诗人齐桓公简介
先秦诗人
阅读原文

齐桓公(?-公元前643年),姜姓,名小白,春秋五霸之首。齐国内乱,公子小白逃到莒国,公子纠的母亲为鲁国人,于是逃到鲁国避难。襄公十二年(公元前686年),公孙无知杀齐襄公,自立为君。次年,雍林人杀公孙无知。一时间齐国无君,一片混乱。公子小白听说后,便秘密从莒国回来。而鲁国人听说公孙无知被杀,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即位,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。在争斗中,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,小白假装倒地而死。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,鲁国于是就不紧不慢地送公子纠回国,六日方抵达。而这时小白已日夜兼程赶回齐国,被立为国君,是为齐桓公。
在鲍叔牙的推荐下,齐桓公不计前嫌,任用管仲为相,进行改革,齐国国力大为增强,逐渐强盛起来。他先是与邻国修好,先后归还了以前侵占鲁国、卫国、燕国的土地,使他们分别成为自己南部、西部、北部的屏障。桓公七年(公元前679年),在甄召集宋、陈、蔡、邾四国诸侯会盟,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。后宋国违背盟约,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,率几国诸侯伐宋,迫使宋国求和。此后,他两次联合诸侯出兵,六次和诸侯会盟,史称九合诸侯。当时,戎狄等部落不断攻击中原华夏各诸侯,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,出兵救援,北击山戎,南伐楚国,一匡天下成为中原霸主,受到各诸侯国的拥护和周天子赏赐。桓公晚年昏庸,信用易牙、竖刁等小人,最终在内乱中饿死。
齐桓公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,不事权谋诈术,会盟诸侯,兴堂堂之师去攘夷狄而救中国,故孔子评价说齐桓公正而不谲。
- 1、沁园春·丁巳重阳前
- 2、沁园春·十万琼枝
- 3、沁园春·恨
- 4、病梅馆记
- 5、访妙玉乞红梅
- 6、咏红梅花得“梅”字
- 7、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
- 8、冬日田园杂兴
- 9、秋日田园杂兴
- 10、夏日田园杂兴
- 11、稚子弄冰
- 12、后赤壁赋
- 13、题遗山诗
- 14、曾国藩诫子书
- 15、折桂令·问秦淮
- 16、黄生借书说
- 17、芙蓉女儿诔
- 18、过湖北山家
- 19、浣溪沙·残雪凝辉冷画屏
- 20、青溪口号(来船桅竿高)
- 21、青溪口号(桥坏笮系绳)
- 22、青溪口号(溪女不画眉)
- 23、青溪口号(渔家小儿女)
- 24、秋蕊香·七夕
- 25、荔枝香近·七夕
- 26、出塞
- 27、菩萨蛮·回文夏闺怨
- 28、乙卯重五诗
- 29、踏莎行·元夕
- 30、端午三首
- 31、生查子·元夕戏陈敬叟
- 32、蓦山溪·自述
- 33、五美吟·虞姬
- 34、五美吟·绿珠
- 35、五美吟·西施
- 36、五美吟·红拂
- 37、五美吟·明妃
- 38、壬戌清明作
- 39、临江仙·柳絮
- 40、题画兰